平台介绍

根据调研,全国百亩以上的传统农场数量超20万个,这些农场都有数字化改造的需求,传统的数字化改造,以单个农场为主,单独搭建软件系统、建设硬件设备,成本高,数据孤立,运维难,农场主没有数字化运维能力,导致数字化改造后,用不了两年,就变成了摆设。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控制平台并没有打通销售通道,仅仅是一个控制,这就使得数字化改造仅仅是解决生产,而农场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变现,只有变现了才会推动农场良性发展。

我们的平台就是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依托平台模式,传统农场仅需采购对应的硬件设备,委托一个网络布线的师傅即可安装接入,安装简单快速,解决了数字化改造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接入我们平台,仅需数字化改造,最低仅需采购2万元的控制模块,即可完成上百亩农场的数字化改造;在运维上,由于采取的是平台统一运维,统一云平台接入,农场无需承担额外的运维工作,保障了数字化设备的可持续运营,解决了传统农场数字化改造后,导致设施设备闲置的问题;除此之外,平台打通了销售通道,推出了订单式农业的模式,所有入驻的农场,成了消费者自行选择的清单,消费者可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土壤和种养殖产品,按需种养,即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又解决了农场的销售问题;当然,在大量的农场接入后,会产生海量的土地、农作物生长、牲畜、土壤、环境等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平台可以仅需数据的挖掘分析,最终形成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牲畜等,就有了科学化的浇灌、施肥、投喂决策。

我们采取的是平台免费入驻,免费使用,农场仅需采购一定的硬件设备,即可接入,后续仅需缴纳数百元的云平台服务费即可持续性使用,在农产品销售方面,采取订单式销售和传统平台销售两种方式,收取销售提成,不成交不收费,大大降低农场的营销成本。平台推广上,我们依托公司在农特产品供应链领域的优势,通过旗下年交易额数十亿的农特产品交易商城–农民伯伯商城和覆盖全国的特产加盟店、产品供应门店,建立推广渠道,设立消费通道,把消费者吸引到平台;在农场接入的推广方面,我们率先邀请与我们合作的近1000家农场进驻,后期在依托我们近8年参与农村电商积累的乡村资源,在全国建立近7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依托,宣传推广我们的平台,逐步引入相关农场进驻,最终把“小雨数字农场”建成未来农业产销一体化的大平台,全面掌握着生产和销售环节,对农产品全程溯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若我们项目得以完全实施,则可快速高效改变传统农场的种养方式,改变农产品的销售现状,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大大提高种养的效率和产量,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同时也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推进了“农业强国梦”的实现。

我国的农业现状主要是以小农场为主,由其是在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殊,良田土壤往往不成片,不成规模,若采取传统数字化改造,成本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利于农业产业升级,而采取我们的平台接入模式,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快速提升,收入也迅速增加,这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

项目采用的平台方式,虽然在前期建设方面,投入大,研发工作量大,但平台研发成功后,就可建立起行业标准,大大降低了后期市场推广、市场建设、项目落地成本,同时大平台的产销运营模式,可减少农产品的营销销售成本,从而提高项目运营的利润,根据第三方机构市场测算,到2030年,我国农业数字化改造市场规模超10万亿,而且还未包含农产品的销售,若加上农产品的销售,我们平台将面对上100万亿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哪怕占领市场的1%的,也是过万亿的营收。另一方面,采取大平台模式,接入大量的农场,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形成数据资产。

数据方面,我们采取的是“业务平台+农业云+农业物联网”的模式,一个总的业务管控平台,承担基地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和农产品生产、流通、溯源等多环节的信息化工作;一个农业云负责处理和聚合来自各农业基地物联网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形成农业生产大数据,最终根据不同的农业基地反馈给对应的基地和上级监管部门,用于决策。为了确保数据安全,我们的数据全部部署在政务云上,同时采取单线接入,即基地数据单项反馈给云平台,其他需要从农业云调取数据的,必须要使用我们认证的标准数据接口,确保数据采集和利用的安全性。